提到扬州,人们会马上想起: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历史悠久,建城有二千年多年,扬州城的繁盛见诸于史册大概是唐宋时期,这时期的繁华大多来自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宋之后,海丝之路渐弱,扬州城的繁华也如潮水般渐退。而后至明清时期,扬州渐渐恢复曾经的繁盛,但却始终望尘莫及,而这一小段的繁盛主要来自于往来于京杭大运河上的漕运事业。今天小编就带各位来一趟扬州之旅,体验不一样的扬州!
编辑
扬州博物馆,揭开千百年来古城的历史足迹
前往一个新的城市,博物馆总是我比较喜欢去的地方之一,而且前期的调研显示,扬州博物馆的看头很多,所以自然就对它充满了期待。
扬州博物馆是和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在一起的一座博物馆。博物馆总体建筑现代,简约而又不失大气。
博物馆在历史展厅的布局我也非常喜欢,按照扬州城历史发展的顺序,依次从公元前年的邗城、汉代的广陵城、唐代的唐城、宋代的宋大城以及清代的扬州新城介绍,让我对于扬州在历史层面有了一个新的连续的认识和了解。
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
双博馆里的另一处---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尤其它的现场展示操作区,这里展示的是雕版印刷的第一步,即书写;
之后书写的纸张会被用浆糊粘到木板上,然后由师傅用专业的雕刻小刀把书写的字一个个雕刻出来,然后便形成了待印刷的一块块雕版。
有了雕版便可以批量印刷了。
博物馆里还对雕版印刷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外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展示和比较。比较值得一看。
大明寺,一座因鉴真大师而闻名的文化佛寺
提到鉴真大师,就不得不提扬州的大明寺。
大明寺作为海丝申遗的一个重要文化点,其内包含着非常重要的海丝痕迹。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时佛教兴盛,中原大地上各处佛寺林立。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年)而得名。
大明寺山门外东偏壁上,面南嵌着一方石刻,上有擘窠书淮东第一观五字。此碑石立于清雍正年间,由扬州知府高士钥提议,用宋代著名诗人秦少游赞颂大明寺景观的句意书刻,字由金坛书法家蒋衡书字。
山门前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牌楼为纪念栖灵塔和栖灵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础,仰如华盖。中门之上面南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字体雄美。
现今的大雄宝殿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前后回廊,檐高三重,漏空花脊。屋脊高处嵌有宝镜,阳有国泰民安四字,阴有风调雨顺四字。
如今,大明寺内依然香火旺盛,千百年来的佛教信仰依旧在这座千年古刹中流传。
隋炀帝陵,荒凉的假坟冢?
蜀冈山下是古时繁华的扬州,瘦西湖旁是现世忙碌的扬州。千百年来,时光轮转,物是人非的感觉在任何一个古城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说到物是人非,我想扬州城里的一处皇陵表现得更为极致。
而这时由于这位帝王,才使得扬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国人眼中的繁荣之城,也使得扬州成为京杭大运河上漕运中转站的华丽之城。这位帝王对于扬州的迷恋程度堪称疯狂,而死葬扬州或许成为他的注定,尽管死得那么突然。
说到这里,应该已经知道了,这位帝王就是隋炀帝,隋代的亡国之君。
漫步陵园,一边感叹陵园的荒凉,空旷的陵园内除了看门人之后,就只我独自一人。生前的起起落落最后都化为这一捧灰土。不论是君主还是百姓,在生死面前都是一样。
天山汉墓,汉代广陵王的僭越墓葬
隋炀帝给扬州创造了辉煌,开通的古运河静静地流淌在城市的千年河道,这座因水而盛的城市却不能够再次因这条古老的运河而再次繁盛。但是她的流淌早已成为了扬州古城里的血脉,不论城市发展与否,她依旧在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滋养。
相传古运河开通之后,隋炀帝率数千万人下扬州,从帝都洛阳一路向南,由宫女拉纤,场面盛大,在酷热的天气里,宫女们一步一步的向前移动,皇帝见状,欲加快进程,命令大臣在拉纤的两边种下柳树,为宫女们遮荫。
在阳春三月,柳树抽吐着新芽,婀娜多姿的身影不免让炀帝心情大悦。故赐柳树国姓杨。这也就有了杨柳树的说法。
传说之所以为传说是因为没有确切的历史依据。不过运河两侧的美景确实让人们心情舒畅,尽管在炎热的夏日午后。
仙鹤寺,传承千年的先贤真传
普哈丁先贤在扬州生活十余年,主持修建了仙鹤寺。普哈丁先贤虽身份特殊、地位显赫,但他入乡随俗,尊重地方民情,深受扬州百姓的爱戴。
扬州仙鹤寺与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凤凰寺齐名,同为我国伊斯兰教著名的四大清真寺。
仙鹤寺又名清白流芳礼拜寺,南宋初建,明清重修,至今仍存有宋、元、明、清四代伊斯兰教文化遗迹。
朱红色匾额上的礼拜寺提示着清真寺的显赫地位。
据说扬州城在南宋时期有着状如仙鹤的说法,普哈丁先贤便按照仙鹤的体形来布局:大门对面的照壁为鹤嘴,大门堂为鹤头,向北的露天通道为鹤颈,礼拜殿为鹤身,南北两厅房为鹤翅,南北两古井为鹤眼,南北两棵柏树为鹤腿,大殿后的竹林为鹤尾。
马可波罗纪念馆,一段沿丝路东来的传奇
丝绸之路之于扬州,除了有先贤普哈丁,还有一位让中国风靡于欧洲的大旅行家---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他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史公祠,不堪回首的扬州十日
海上丝绸之路在经历了唐宋元的繁华之后,到了明朝,由于实行海禁*策,海上丝绸之路一度被关闭。
但扬州所处的水运辉煌时代还未结束,因为扬州还处于京杭大运河的节点处。元代重视运河的开挖和治理,基本构成了现今京杭大运河的走向。其目的就是要南粮北运,而这就是所谓的漕运事业。
扬州在明清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
史公祠前的小隧道,像极了时空隧道,拉我们回到纷繁复杂的明代扬州。
明朝扬州的商业,主要是两淮盐业和南北货交易。当时古运河上,装载南北货的船只往来如织,扬州成为长江下游南北货的中心交易市场。
然而朝代更迭的年代,扬州城却不见了往日的平和与繁盛。明朝灭亡后,为阻止清兵南进,南明督师史可法率*坚守扬州,宁死不降,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扬州护城史歌。
个园,大运河带来的扬州再度繁华
大清入主中原之后,经过几番朝廷的休养生息,逐渐达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然而延续明朝的海禁*策,海上丝绸之路依然未能再次大规模的繁荣。
但扬州却并未依赖于海上丝绸之路实现繁荣之路。而这一次是千年前隋炀帝开挖的大运河给扬州带来了再次的繁华气象。
清晨的东关街上,人流稀疏,柔和的晨光映衬出这条老街的原本模样。
然而,喧闹确是这条老街不变的节奏,随着城市的苏醒,它的繁忙便也开始了。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盐商园林,它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年)。
个园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以及苏州的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全园分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北部品种竹观赏区。
个园内遍布了各种各样的竹子,可以是说竹子博物馆。
个园现有竹子60余种,近2万杆,占地面积约平方米,而个园的总面积也就平方米不到,可见竹子在个园中的地位。竹子是个园的灵*。
个园的四季园正中间为宜雨轩,东阔三楹,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
宜雨轩是园主接待宾客的场所,轩前有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
天宁寺,繁华背后的帝巡江南
清朝的大运河作为南北联系的主要通道,主要承接的是粮食和食盐运输,也就是漕运和盐运。
自明代开始,大运河上的漕盐运已经开始占据主要地位,然而到清代中期,大运河几乎垄断了粮食和淮盐的运输。来往于扬州的各路商人络绎不绝,一派繁华气象便又重新展开。
扬州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其独特的优雅气质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商人驻足,更吸引了大清朝的皇帝们。
天宁寺前的御马头曾经见证了皇帝们亲临扬州的恢弘气派。
康熙帝五次南巡,每次都在此下龙舟,前往天宁寺西园的行宫内,而身为江南盐商的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此四次接驾。这段繁华往事,现在说起,仍觉气势不凡。
据传,天宁寺始建于武则天证圣元年(),以年号为名,最初称为证圣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证圣寺改名兴教院,宋徽宗*和年间始赐名天宁禅寺。明洪武年重建,正统、天顺、成化、嘉靖间屡经修葺。清代列扬州八大古刹之首,康熙帝和乾隆帝南巡都曾驻跸于此。
西方寺,扬州八怪的艺术情怀
漕运业的兴盛造就了扬州在清朝的东南第一大都会的地位。富商大贾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对物质和精神上的产品也就大量地需求。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本地画家及各地来扬州的画家稍具名气者就有一百数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当时的名家,扬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声名显著者。
漕运不仅给扬州带来了繁荣,也增添了这个城市的艺术情怀。
在去往扬州八怪纪念馆的路上看到了这座四望亭。
被高楼夹住视野的四望亭,缓步前行的扬州老百姓,四周堆放着的机动车,整个空间都在慢慢地讲述着他的过去现在以及可预见的未来。
四望亭原名文奎楼,后名魁星阁,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年),亭为砖木结构,八面三层,攒尖式瓦顶,底层四面皆有拱门与十字街道相通,故有过街亭之称。
吴道台府,九十九间半的书香气
在扬州,有一座院士博物馆,两院院士群体,是扬州的一笔文化财富。这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吴门四杰。
吴氏宅第是光绪十四年(年)浙江宁绍道台吴引孙修建的一座私人宅府,是扬州最大的官宅建筑,也是扬州唯一一处浙派古住宅建筑群。
吴引孙在同治年间出仕刑部任七品小官,光绪年间升任*机处章京领班,后离京出任浙江宁绍道台,并兼任浙江海关监督。
吴引孙其弟吴筠孙,在光绪二十年殿试时得二甲第一名,也曾任湖北荆宜道台。
朱自清故居,一位挺起中国人脊梁的民国文人
扬州不仅可以以吴门四杰为傲,更有一位民国文人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他就是扬州人士朱自清。
穿过悠长复杂的街道,老街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从六岁开始,朱自清就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故居还保留有朱自清先生的卧室。
文峰塔,海上丝绸之路的遗留灯塔
在扬州汶河路、文昌路交叉处,有一座三级砖木结构,攒尖顶楼阁式的建筑。
这便是文昌阁,曾经的扬州府学建筑遗存,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年)。
作为一个文化古城,这样的建筑群是不可缺少的。
文昌阁也是我在杨州古城区的最后一站。
之后,我便沿着大运河的走向向南,近距离体察这一古代交通壮举。
实际上,不论是京杭大运河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古扬州曾经的千帆都集中在这条南北向的水路上。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条穿越古今的水上通道吸引了我的一次次漫游。
扬州段的古运河向北连接淮河,向南连接长江。
扬州城南的这处古运河石碑上记载唐天宝二年(公元年),鉴真大和尚命弟子抵东河造船准备首次东渡。
这处鉴真东渡的首航点在古城南郊的文峰塔前。
文峰塔建于明万历十年(),是在当时知府虞德晔等地方官员的赞助支持下,由僧人镇存卖武募化建成。
瓜洲古渡,叹荒凉,明月何时照我还?
清朝中期,曾经长期中断的运河漕运、盐运恢复以后,作为扬州在长江的外港的瓜洲,其气象是商贾辐辏,财货堆积。
脑海中反复出现当年历史上瓜洲的一派气象。
反复勾画现如今的瓜洲古渡口可能呈现的模样,会是萧敝?荒凉?还是一派生机?
古运河上的水闸还在吱吱的打开关闭;运河上的货船也还在不停地发出突突的声音。
尽管很老旧,尽管很缓慢,但这不就是扬州的味道吗?
然而当我踏进瓜洲古渡公园之时,我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
偌大的公园,一片萧瑟,处处荒凉、颓败。
我不敢想象这是我梦里想要追寻的古渡口,我也不敢想象这些纪念地里被杂草淹没了多久?
这种荒凉感似乎跟隋炀帝陵有所相似,隋炀帝陵的荒败是因为陵冢的历史身份为假,那难道此处亦为假?
扬州二日游攻略
DAY1(漫步小家碧玉的瘦西湖)
景点1:瘦西湖
如果说西湖是一位出落大方的大家闺秀,那瘦西湖就是清新秀丽的小家碧玉。两堤花柳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放眼过去尽显春色,荡漾出万般诗情画意。从此,便再难相忘。在五亭桥附近听风吹过风铃,在二十四桥等待明月夜,这万般的诗情画意,一一入其中,但再难脱身。
票价:30一元
游玩时间:半天
地址交通:乘坐4.5.6.17.23晚.27.29.37.51夜.62..旅游观光巴士.旅游专线等公交车在观音山站下车。
建议南门进北门出,对面就是大明寺。
景点2:大明寺
有种清新,叫大明寺,当你站在寺上远眺,天地开朗,如遇春花,你将收获半城春光。寺内前院有一株琼花树,春天花开白如玉盘,有扬州琼花,世间无双之誉。拾起一朵夹在自己喜欢的书里,你便收获了一个世界的清新。
票价:30元
游玩期间:1小时左右
地址交通:乘坐26.25.5.旅游专线等公交车到大明寺站下车。
景点3:东关古渡
有种诗意,叫东关古渡。作为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当你在江边驻足,微风扶发,当年的繁盛就似在不远的眼前。夜晚在东关古渡看游船穿行,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的灵动,如同一个悠然的江南梦,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每个人,都融进了景中。
票价:免费
游玩时间:1小时
地址交通:乘坐25.44.45.61.路公交车到东关古渡站下车。
景点4:东关街
旅行中,如果少了美食的助攻,大概会缺少一半的幸福感吧,来到扬州更是不能够错过。古朴的建筑,淳朴的居民,地地道道的扬州美食,与你不期而遇。
游玩时间:2小时
地址交通:乘25.45.52.58..旅游观光巴士.旅游专线到东关古渡站下车。
东关街美食推荐:藕粉圆,叠汤圆,高氏桂花糕,盐水鹅,老虎山锅贴。
DAY2(漫步欣赏江南园林风光)
景点1:何园
这是一座饱含了匠心与艺术造诣的庭院,细小之处都是满眼的精致,一是一瓦都是江南韵味。3月,绿植映衬古瓦,溪水潺潺,微风不燥,走入其中,你仿佛穿越了光阴。它既有江南私家园林特色,在细微处又兼有西洋特点,精致典雅,引人留恋。
游玩时间:1.5小时
地址交通:乘坐19.路公交车到何园站下车。
景点2:个园
与何园不同,个园院内的四季假山,让你游园一周如历春夏秋冬四季,还有那片醉人的竹林,临山临池,涧谷秀木,清幽无比。去之前你知道它很美,可到了那里,你才会知道,一切美景都在想象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
地址交通:乘坐61路公交车到个园站下车
景点3:扬州大学
古香古色的建筑与春色对撞,校园生机盎然而静怡美好,从极具古风的东门进园,让人一下回到了自己那个还在象牙塔的时代。湖光山色,书香学堂,如果不能在这里求学,就来这里走走,感受书香,感受岁月的青葱美好。
地址交通:乘坐88路公交车到西门站下车步行米到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