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老地名"系列随笔
编者按:一个地名一个故事,一个地名一段历史。破译老地名暗藏的人文密码,寻找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文之源。闻艺金沙将开辟"金坛老地名"系列随笔。欢迎读者赐稿,共同寻觅地名里的人文掌故。
美丽的漕河左岸
文/郑建华
丹金漕河也许不是最美丽的河,从金沙大桥起,向南步行一公里经过北新桥,南新桥,再到南门桥,沿漕河向东一公里直抵现在的东环一路,这块熟悉的土地,作为老主城区,的确是我心中最美丽的左岸。其实“美丽”这个词不太确切,古往今来都是以光彩夺目,诗意缤纷才可入诗入画,才配称得上美丽,不仅漕河不能,而漕河的左岸恐怕也不能。
但伴随我成长的麒麟码头,花街,司马坊,思古街,大沿巷,小沿巷,书院巷,所有紧邻漕河的,有着悠久历史,至少清民时期的白墙黑瓦,店铺酒家,民宿民舍,青石老街,那是生于斯,长于斯,金坛老城区百姓们,一本能倒背如流,休戚与共能够被妥妥地收藏的古体书。这些最沧桑,最贴近生活的,最有烟火气的老街老巷,民风民韵,如今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封存在记忆里,我深信它从未奢望过美丽,也从未想过千古流芳,而历史往往大爱无痕,忍辱负重,悄无声息的隐退,仰天长吁短叹一声,化作无边的彩霞。
金坛是经过了近年,从金山改到金沙,再改到良常,名字多次的改来改去才确定下来。恐怕从名字上做文章,老城区这个弹丸之地,既不能小富即安,更不能醉生梦死。
漕河左岸的美丽,或者说漕河左岸的诗性,既非与生俱来,更非一蹴而就。一条巷,一条街,一个悠久的,饱经风霜的老城区倘若做不到割腕断臂,多少条新街的诞生恐怕没那么容易,同样要壮大成十数个老城区大小的新城,它的步伐一定没那么快。第一条有胆气、有模有样、东西走向宽阔的东门大街的落成,东可与常州招手,西可与南京相望,笑中有泪啊,那是漕河左岸有史记载以来的一次高调出圈,犹如跳出的第一支美丽的家乡舞步。而东扩南移,魔性的思维也好,创新的思维也罢,才是让思变真正跃上了快车道。一条条宽敞的柏油路,将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商住楼,学校,医院,商业街,图书馆,公园像珍珠般串起,标志着这是一个崭新的,美丽的漕河左岸的兴起。夜晚的这里,灿若星河,夜晚的这里,安详自如。
石砌的十里大堤,十里漕河左岸,十里春风荡漾,从北向南向东,一棵棵,一排排,法国梧桐,香樟树成了这个城市最踏实的底色,更是这座城市得以年轻,得以美丽的强大绿肺。
四月的春天让这个城市勃勃生机,法国梧桐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孕育,古铜色的肢体吐出了新的绿叶,尽管一棵棵高大粗壮的法国梧桐树却那么的低调,遮阴蔽日是它的情怀,年复一年,始终如常,而总是想与法国梧桐一争高下的香樟树,一年四季绿油油,从没有下场休息的想法,心细的人会发现这个时节正是它盛开满树的小白花,扑鼻的香气挤满整条街,不得不成了让人们偏爱它的又一个理由。
清晨六点对于这个城市来说,几乎是最安静和闲适的一段时间,上班族还没有上班,早高峰还没有到来,属于白天的繁忙还没有开始,这是属于这个城市最自在的时光。有个地方把这种情绪推向了极致。下岗多年接近退休年龄的刘晓波,是个乐观的人,和许许多多喜欢运动的人一样,运动使得他习以为常,像往常一样步行去一个离体育馆不远,距健身房很近的地方。这里环境独特,四处挡风,非常适合羽毛球运动,是一个天然的不用收费的羽毛球场馆,一群人在这里挥拍比拼,场边候场的不愿闲着,跑步,抖空竹,太极拳,广场舞,边跳边唱,甚至也会玩起儿时捉迷藏的游戏,把时间掐的死死的,宁可餐桌上狠狠的请你消费,在这里一分一秒不会轻易浪费,一个个已然汗水淋漓,衣衫减到不能再减,不醉不归的架势,余生很长,何事慌张。
要真正亲近这个城市,一定要夜晚来体验,在一个把美食当作标签的城市,千万不能错过。傍晚是这个城市的短暂优雅,那是为了舌尖上的等待。每个时节有每个时节的口味,小龙虾这个外来家族,深知在秋季是比拼不过土生土长高大上的中华绒毛蟹,至多是个配角,扬长避短总该可以吧,于是,在这个春夏交替之际,只身披上大红战甲先中华绒毛蟹一步,一举成了餐桌上的灵*。各店家拼的是手艺,更比的是口味,麻辣小龙虾,蒜蓉小龙虾,或者清蒸小龙虾,吊足了食客的胃口,让食客的兴奋,在这里不分季节,不必矜持,不必等到秋风蟹*起。
这个城市的餐馆多,于是美食也就很多,没有哪个城市的餐馆像金坛这么遍布大街小巷,诸如开一天的小笼汤包,阳春面,那是正宗的家乡招牌味道,很多人在这里吃掉了大半时光,二呆子的酱香牛肉,那是很多人土生土长的记忆,也是在外读书的学子们的一道美食,一缕牵挂。
你可以去知名的酒楼饭店,但不可以不去品一品北新桥下百姓缘小餐馆的红烧猪蹄,那种鲜香可口,到嘴即化,肥而不腻的神韵,业内恐怕难有第二,三百六天食客盈门,很多食客就是冲着红烧猪蹄而来,你会体会到什么是万花丛中一点绿。
这么说吧,要么让胃感到充实,要么让心灵感到充实。当食客们刚刚举筷端杯时,与此同时,很多人在意的不再是嘴上的大快朵颐,而是脚底生花,步步生莲。还没待到华灯初上,每天金沙广场上差不多十支以上的广场舞队伍融合这里,无论是有着接近专业舞者的素养,还是有着初入舞者的热情,无论是青春劲舞的火爆,还是轻歌曼舞的优雅,他们穿戴整齐,甚至还着华丽的服装,他们是认真的,他们是有范的,仪式感到了极致,节奏有了,韵味有了,能说不是视觉和心灵的双重盛宴。广场舞它不限定高矮胖瘦,不讲究年龄大或小,只要你有这份热情和坚守,用专家的话说,舞蹈是用肢体说话,广场舞是用肢体健身,也许这就是广场舞的魅力吧。
往往大多数喜欢运动的人,苦于白天工作繁忙脱不开身,而有一种新打法,叫做组团夜爬茅山,既能舒缓胫骨,又能降解生活压力。春天是夜爬茅山的最好季节,下午六点这个时间段体育馆內各个锻炼场地基本上处于暂时的宁静,而场馆外人头攒动在等待大巴,大巴座无虚席,载着歌声载着笑声沿茅山大道一路向西,世界一直向前,快乐和健康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旨。
我们敢说文化吗,敢夸夸其谈吗,而不语才是文化,不语才是美丽。很少见到一个建筑的外观像厚厚的书籍,一座秀外慧中,汗牛充栋,满腹经纶的新图书馆矗立在新城区,却很斯文,很安静,不语就是它的博大,不语就是它的文化。有人这样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来这里的人群各不相同,有青年,有企业家,有白领,更多的是中小学生,在这片纯净的精神栖息地,寻找着知识,寻找着人生的答案,寻找着灵*的美丽。读书人彼此不语,保持着默契,互不打扰,学会做人,那先学会做一个安静温柔的人。
美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这里的美丽是融入灵*里的美丽,而漕河左岸所追寻的美丽,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一样不能少!
作者简介
郑建华,网名崇德藏海,有一支笔作登山杖,喜欢上退休后登山和远行,不为显眼,只为养心。
组稿:江一编辑:蓝屏1.从一件邮品说起/胡金坤
2.东城实验小学学生作文小辑
3.园林故事二则/陈文、周彧琦
4.看见秋的影子/闻艺诗友
5.居文忠楹联选录
转载注明出处
金坛纯文化平台推介文化精品宣传企业文化
打造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化传播平台
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