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杨庄纪事
TUhjnbcbe - 2021/4/28 5:42:00
中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票证:历史的印记

漫话江都建置沿革

竹墩的“上苏州”之说

江都新华书店初创记事

大桥亟待放大名人效应

杨家庄纪事

韦明铧

杨家庄很小,原本是盐城到邵伯必经的水道,地处艾菱湖东北岸边,横跨盐邵河,全镇大约也就百十户人家。但就是这样一个小镇,却是当地方圆几里的*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它具有苏北水乡集镇的典型格局:一条大河把它分为东西两半,河的两岸或整齐或参差地排列着各种店铺和作坊。从镇南到镇北,不足半华里的河面上架着3座没有栏杆的板桥。河里每天有载客的帮船航行,向南通向邵伯、扬州,向北通向樊川、盐城。四乡的农民和小贩都从杨家庄小小的青石码头,走向外面的世界。

杨家庄最早见于清初扬州人石成金的《雨花香》。书中有《晦气船》一篇,记录了当年发生的一件杀人奇案。此案发生的地点,正是扬州东乡邵伯湖边杨家庄,这足以说明,至迟在年前杨家庄已经存在,并且是个人烟稠密的集镇。

杨家庄在清代是个重要的码头,咸丰年间董恂在所撰的《甘棠小志》里一再提到它。例如卷二《河渠》说:“司境下河之水,以孔家涵水北经乔墅,又北沿艾菱湖,又北历杨家庄镇、真武庙镇。”

现在的真武已经因为苏北油田而闻名远近了,但在百多年之前,其名却在杨家庄之下。清人阮充《渌湖竹枝词》中有注云:“由杨家庄而北,有真武庙。”又见清人徐庭曾《邗沟故道图说》写道:“自杨家庄南三里入湖沿右岸行,船首皆向西南,非直西也。”这些说法都引自《甘棠小志》,清朝杨家庄是重要码头应该没有疑问了。

民国间徐谦芳所著《扬州风土记略》卷下《交通》云:“由邵伯东北行,经杨家庄、永安四十里至樊汊,再东北行九十里至兴化。”直到民国期间,杨家庄仍是江都重要的乡村码头。

在一本名叫《九十六马头找郎访郎上月光》的晚清刻本里,提到了杨家庄。这个本子的封面,右题“九十六马头找郎”,中题“访郎上月光”,左题“扬州聚盛堂全”,“全”当为全本之意。首页首行作《新刻找郎下河调》。全曲以一女子口吻,叙述在中秋之夜思想起情郎:“记得去年同赏月,到如今不知流落在何方。推纱窗,望月光,一阵阵的秋风一阵阵凉。郎呀,你少代(带)了棉衣裳。手那(拿)钥匙开箱子,取出纹银百十两,顺代(带)几套棉衣裳。小小包伏(袱)打一个,半夜三更去找郎。”

“找郎”的路线,具有民俗和地理上的意义,也进一步佐证了杨家庄作为重要集镇的存在。开头唱道:“将身来到马豆(头)上,两目双流四外望,何曾看见奴的郎!搭舟就把凡(樊)川上。走永安,过徐阁,真武庙内去找郎。顺拢个杨家庄,邵伯南塘把岸上,不曾看见我的有情郎。到钞关,扬州城里去找郎。平山堂、小教场,辕门桥上不见我的郎。由南门,到瓜州(洲),摆江舟儿到京口,四处访一访。”

可见该女的出发地点,当在凡(樊)川之北,也即高邮一带,词中提到的永安、真武、杨家庄等地都确实存在。接下来唱词中依次提到的地名是:邵伯、扬州、瓜洲、京口,然后是丹徒、丹阳、金坛、溧阳、常州、无锡、常熟、吴江、杭州、通州、吕泗、掘港、如皋、海安、东台、盐城、清江、昭阳。最后是在昭阳,也即兴化,找到了她的情郎。可见,古时杨家庄即已在交通要道之列。

百年时光,宛如一瞬。从前杨庄河西澡堂的那座木楼,曾是个书场,王少堂在这里开讲过评话《武松》,人们在一天劳作之余,泡过澡,坐在书场长凳上眯着眼睛听书,那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而现在的杨家庄,几乎满眼是高楼了。原在桥上就能望见的那座古老的小四合院,而今踪影全无,只见两座青砖青瓦的高大粮库雄踞在那里。与扬州一样,杨家庄表面看起来变化很大,骨子里却是个没有什么变化的地方。许多老屋已经拆迁,而先祖们手植的榆树仍在,只是更加粗壮,更加苍老了。那条穿镇而过的大河仍在流淌,河水还是那么清亮,只是河面变阔了。镇上习俗仍然是旧的,如有人逝去,还是要吹吹打打地“请丧主”、“讨五谷”。民间乡风仍然是旧的,如对别人称呼从不避讳,“麻舅爹爹”、“聋爷爷”、“瘸爹爹”、“瞎孃孃”一类常有耳闻,堪称一绝。

杨家庄有过一座寺庙,叫做东岳庙,在镇的北头。那地方很是荒凉,离开人烟很远。要是去,必得向北走过一条高高的河堤,然后绕过一个小小的河汊,才到达河北边的庙。庙很小,就是一座山门,一座大殿,另加一些破落的平房。和尚大约就是一二人罢了。菩萨、香火、佛事,都是极其衰败的。这座东岳庙,以前杨家庄人都称其为“东江庙”,不知何故;当年“在理教”曾经在此庙活动过;东岳庙供奉的东岳大帝属于道教系统,但此庙有和尚而无道士。东岳庙前曾卧一青石碑,巨大而光滑,现已不知所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庄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