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可馨,你的每一个想法值得每一个所谓的l
TUhjnbcbe - 2021/3/10 1:01:00

孩子,如果可以,我想蹲下来,看着你的眼睛说,你的想法很美丽。

01

6月4日,五年级的小姑娘缪可馨,在上完两节作文课后,冲出教室,爬出栏杆,从4楼坠楼身亡,结束了10岁的生命。

那天的下午,常州金坛某小学的五年级班主任袁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作文课,点评大家写的《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可馨认为,“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然后袁老师一顿批评,原因是太负能量了。

后来的报道中,其实还有更多的细节,比如可馨在家长口中是一个开朗可爱的孩子,家长群里给袁老师的行为所点赞,老师时常打骂孩子等信息也有在微博曝光。

02

其实,我在这里不想指责老师有多么可恶,点赞的家长有多么冷血。因为单单就看这个事件,有太多太多的问题了。

但是,我今天就想谈谈这个正能量。

正能量是什么意思?最贴近的的英文直译是positivity。可是正能量和“乐观”有什么区别?

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你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并贴上‘正能量’标签。”然后百度进一步解释“正能量可以引导人们有积极向上的三观”。

袁老师批评可馨对白骨精的“负面”评价,原因是没有传递正能量。或者说,没有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我在想,为什么片面的认为一切都是好的就是正确的价值观?不批评社会就是所谓的正能量?

家长对老师“杀人”的一致好评,也许这也是我们一致宣传的隐形的正确的价值观?

在追求这种所谓的“正能量”,真实和理性又在哪里?

没有一个社会是完美的,但是唯一往人性方向进步的方式是认识到不完美的一面。多一点接受,少一点美化。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吧。作为社会的中国乃至人类社会的一员,乐观的生活态度不代表失去了鉴别力。

一味的推崇正能量让我想到Kleinman(阿瑟·克莱曼)写的“WhatReallyMatters”“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Kleinman是哈佛大学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医学人类学家,他用世界各地真实的7个故事来解释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到底应该怎么样生活。

他在开头这样批评美国的社会:

开头他讲到,美国社会的乐观主义和对科技的一味强调让我们对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有种完全控制的假象,“ItisourassiduousdenialofexistentialvulnerabilityandlimitsthatisextraordinaryinAmericanculture.””美国的文化否认了我们稳定生活的脆弱性和局限性。

当然,他说我们也不能像莎士比亚的一个章节写的那样,生活在完全的恐惧中,这样我们再也起不来床了。

“Yetwhenthedenialbe

1
查看完整版本: 可馨,你的每一个想法值得每一个所谓的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