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身家上千万的服装厂老板,却一头扎进剪纸的世界。他曾在年收到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感谢信,感谢他对奥运会做出的贡献。他曾经为了收藏一张剪纸连夜花块打的去外地,现在又自费拍摄位剪纸老艺人,准备筹建中国第一家剪纸博物馆。他就是金坛刻纸名家杨兆群。
刻纸作品《从雅典到北京》
刻纸作品《从雅典到北京》(局部)
作品长29米,高2.米,由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历届奥运会的金牌图案等元素所构成,充分表现了中国人对北京奥运会的支持和自豪。整幅作品立意新颖、气势磅礴,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剪纸界的顛峰之作。
年,杨兆群出生在朱林镇一户普通人家,父母靠卖茶水补贴家用,家里从来没人学过刻纸,也根本没有条件去刻纸。说来也巧,杨家的隔壁邻居是一位心灵手巧的聋哑妇女,剪制的窗花、鞋花在当地很有名气。从小喜欢画画的杨兆群,很快就被这种情趣盎然,气氛热烈的民间手艺迷住了。
起初,杨兆群只是把刻纸当成兴趣爱好,压根没想过把它做成事业,更没想过自己以后会有一天靠刻纸出人头地。杨兆群上学时正赶上文革,因为会刻会画,所以经常会有表现的机会。上世纪70年代初期,所有的文学艺术创作都必须围绕“红色主题”并且种类不多。杨兆群的样板戏刻纸因为别出心裁而入选展览,这成为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
刻纸作品《大红灯笼》
刻纸作品《嫦娥奔月》
杨兆群的作品,继承前辈精湛技艺,在题材上有了大胆的突破,打破了以往剪刻纸艺术只能做小题材的思想框框,使之与书法绘画一样加入了艺术为心声表达的行列。杨兆群53岁就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刻纸”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作品经常被作为国礼赠送海外友人。
刻纸作品《华夏一家亲,同为圆梦人》
作品入选为中央网络电视台公益广告
刻纸作品《祥蛇纳福》
刻纸作品《醉八仙》
从年开始,杨兆群为自己定制了一个计划,要在5年内跑遍全国,寻访位民间剪纸老艺人,收藏他们的作品,并把他们的故事拍成纪录片。可惜2年下来,他只寻访了29位,难度远远超过预期。为了抢救这些珍贵的资料,杨兆群每年几乎有一半时间都在外地奔波。
刻纸作品《鹊桥会》
年,金坛刻纸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兆群成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在继承老一辈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杨兆群在刻纸的内容、形式、包装和相关衍生品的开发上进行创新,以此来吸引消费者。杨兆群说,传承技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沿袭,而是要让传统技艺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这些年他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今年杨兆群为研发的LED刻纸艺术灯成功申报了国家专利。正式上市后有望成为家居装饰的新宠。
刻纸作品《丰收的喜悦》
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节银奖
五十而知天命。形容人到了五十就要一心一意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杨兆群却并不甘于现状,实际上他的人生仿佛在这个时候才开始第二个春天。他经营着一家资产千万的服装厂,并且准备开第二个分厂。他酷爱摄影,经常跑遍各地甚至到非洲草原上实景拍摄。他每年都无偿资助金坛刻纸行业,全国范围内收集民间艺人的剪纸作品,准备开一个刻纸博物馆。企业家、摄影家、收藏家、剪纸艺人,这些身份重叠在他身上,让人疑惑究竟哪一个才是他最重视的角色呢?
杨兆群说,等他的企业走上正轨后他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刻纸行业中。目前他仍然一边工作一边进行民间剪纸艺人纪录片的拍摄,他希望可以建立一个剪纸档案,里面完整收录全国老剪纸艺人的作品和资料。这是他为刻纸事业尽的一份力,希望通过这代人的努力,让剪纸艺术传承下去。
杨兆群
江苏金坛人。金沙书画院特聘画师。知名刻纸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金坛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金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民间艺术家分会常务副主席、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坛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飞洋鱼刻纸研究所名誉所长、江苏飞洋鱼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