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金坛肃雝堂袁氏大同谱与陈郡袁氏世系间隔年
TUhjnbcbe - 2021/1/29 4:06:00

作者宏公53世孙洪发

基于《国三老袁良碑》为陈郡袁氏世系基石,结合查考比照金坛袁氏大同宗谱、国家图书馆文献、方志、地理志及网络百度信息等,我始祖宏公从谱传、葬地、庙祀记载是互应可查的,见《嘉定镇江志?卷十一金坛县》“晋吏部东阳太守袁宏墓”及其后人“梁中书舍人给事中王国侍郎袁兴祖墓”。《镇江府志?第五卷坛庙二》金坛三洞乡袁太守庙祀晋袁宏。

国三老袁良碑

民国戊辰年所修金坛袁氏大同谱,谱记血脉主线清析、人物事件可查可核、世代真实可靠。由于跨越朝代、加上历史地理、各朝*治文化等条件所限,谱中小部分人名、任职、生平经历、出生等与现代文献考证虽有所差误,但符合史实是正常的。纵观江南袁氏近二十年各宗续谱,多存虚攀乱接名人名宦为始祖现象,而金坛袁氏宗谱却纯真素朴,奠定了金坛袁氏文化、血脉传承历史最为攸久,世代传系记载最为准确,续宗寻祖误差最少的史考价值。

为了印验这个结论,我们在尊重金坛袁氏大同谱原谱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国家图书馆文献、方志、地理志及网络百度等相应手段核对宗谱信息,结合现代袁氏研究成就及学史家所认同《良公碑文》史实,本文对部分焦点争议人物事件时间进行了甄别补充修正。同时随机选择句容袁巷支(卷十四)、金坛小袁支(卷三十六)、金坛小坵支(卷十七)、金坛庙西潘庄支(卷三十)和宜兴姚村支(卷三十一)为比照。利用《国三老袁良碑》至宏公世代的普遍考证认同,以良公生于公元46年、宏公生于年为时间标杆,截止年,立足现有世代句容袁巷支62世、金坛小袁支54世、金坛小坵支55世、金坛庙西潘庄支52世和宜兴姚村支55世。谱中样本选择生卒记载明确的先祖有21世重修家庙通五公生于年、通一公生于年;24世南宋袁孚论事之孚公生于年;30世文焕公生于年和旺伍公生于年;37世华一公生于年和40世清顺治景雯公生于年五个世代时间段来进行比对。良公至宏公历8世,代数时长35.3岁,其他结果见附表。以此计算本宗世代间隔年限结果是否符合通常公认20-40年/世代区间标准。由此印证我袁氏宗谱记载世系资料的真实可信度高低。这也为金坛肃雝堂袁氏自始祖宏公上溯至东汉袁良(源祖)世系清明纯正创造了条件,目前史据可以肯定良公至宏公的根脉世系为良(源祖)、璋、滂、涣、奥、毅、猷(始迁祖)、勖、宏(始祖)。

附:江南陈郡金坛袁氏世代间隔情形表单位:年、岁

世代/年代

良公(公元46年)

东汉建武二十二年

宏公(公元年)

东晋咸和三年

-46=

句容袁巷支/70代=28.2

金坛小袁支/62代=31.8

金坛小坵支/63代=31.3

金坛潘庄支/60代=32.9

宜兴姚村支/63代=31.3

-=

句容袁巷支/62代=27.3

金坛小袁支/54代=31.3

金坛小坵支/55代=30.8

金坛潘庄支/52代=32.5

宜兴姚村支/55代=30.8

通五公(重修家庙)

通一公

(21世)

(-46)/29=35.6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

(-46)/29=34.5

北宋庆历六年

(-)/21=35.8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

(-)/21=34.2

北宋庆历六年

孚公“袁孚论事”(24世)

(-46)/32=33.8

(南宋)宋建炎丁未

(-)/24=33.3

(南宋)宋建炎丁未

文焕公

旺伍公

(30世)

(-46)/38=34.2

元至正四年

(年-46)/38=33.2

元大德十年

(-)/30=33.9

元至正四年

(-)/3=32.6

元大德十年

华一(37世)

姚村支

(-46)/45=32.2

明弘治七年

(-)/37=31.5

明弘治七年

景雯公

庙巷支

(40世)

秉铨公子,其女为清乾隆宰相于敏中之母,祠规订立者。

(-46)/48=34.3

清顺治元年

秉铨公子,其女为清乾隆宰相于敏中之母,祠规订立者。

(-)/40=32.9

清顺治元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坛肃雝堂袁氏大同谱与陈郡袁氏世系间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