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南京和杭州不PK了,开始合作了
TUhjnbcbe - 2025/6/13 20:30:00

近年来,武汉、成都、西安、郑州等一批省会城市崛起,强省会战略屡见不鲜,但省会之间的合作并不多见。

年12月21日,南京市溧水区与杭州市余杭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这份跨省的区级合作协议,让强省会战略下的南京和杭州一改往日的PK,开始谋求合作了。

溧水区是南京的南大门,而余杭区位于杭州的北端,两区牵手合作,透露出南京向南、杭州北上发展的默契,显然背后酝酿的是一步大棋。

有“短板”,才有合作

强省会时代来了,南京和杭州也是受益城市。

得益于“强省会时代”的大势推动,杭州的经济这几年才赶超宁波,摆脱老二的位置。同样,南京GDP在省内也逐渐摆脱“苏小三”的名号,但仍在苏州之后。

尽管,在强市如林的长三角,实施强省会战路效果不尽人意,但丝毫不影响杭州和南京之间的PK。两个城市一直在争夺国家中心城市、长三角第二大城市,底气就来自于两个城市各自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且各有所长。

六朝古都南京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在上海崛起成为国际大都市后,南京依旧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特别是,这两年,南京布局地铁、高铁、机场等立体化交通网络,强化综合枢纽地位,将经济腹地继续拓展到安徽省,坐实了民间流传的“徽京”说法。

杭州,浙江省会,民营经济的天堂,长三角中心城市,近年来,抓住互联网发展红利,崛起了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等企业,成为互联网经济之都,互联网经济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事实上,当经济动能转化的转型期,每个城市都在寻找自己的城市性格和特色,以此来撬动新一轮的增长。两座城市优势明显,但短板也明显,想要在高手如林的长三角地区突围,凭靠一己之力恐有难度。

于是,杭州和南京抓住新型城镇化阶段,都市圈发展的机遇,纷纷划定了自己的“都市朋友圈”,补齐短板,经过几年的磨合,杭州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已颇有影响力。

如何发挥都市圈更大的经济效应?竞争之外,合作不失为一种新的路径,也是双方现实发展的迫切需求。

南京处在江苏的西南端,江苏狭长的地理版图,想要辐射北部区域有点鞭长莫及;南部的苏锡常都市圈的经济实力不亚于南京,无法辐射;向东发展,与上海的辐射相比,南京的向心力不够。目前,南京已经把西侧安徽省的四市纳入了自己的“都市朋友圈”,如果想要更大的发展,向南延伸,与杭州合作是南京的不二选择。

与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不同,杭州位于钱塘江的下游和京杭大运河的南部,从地理区位来看,经济腹地远不及南京。从省内来看,港口资源不如宁波和舟山,互联网经济发达,但制造业短板明显,产业“偏科”发展严重,而南京是制造业强市,两市如果合作,产业互补性强,事实上,在长三角内部,一直就有产业同质化发展倾向,南京和杭州的互补合作可谓是一股清流。

年年底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中提到,“加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间的合作联动,建立城市间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机制。”同时,明确提出“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

如此一来,南京和杭州的协调发联动,不再是两个城市间的发展需求,更被赋予了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先试意义。

南京和杭州的合作发展呼之欲出,只差一个机会。

为什么是这两个区?

溧水区率先抛出了橄榄枝。据澎湃新闻报道,溧水至少提早了半年谋划了此次跨省“联姻”,溧水区相关负责人先后五六次赶赴余杭区。

公开的新闻报道记录了这次合作的历程。如年9月,溧水到余杭推介,16个项目签约,双方合作走向深入。

为什么余杭区和溧水区?这或许是由两地经济发展潜力、产业互补发展和地理区位综合决定。

余杭区是名副其实的“浙江经济第一区(县)”。随着世界级头部企业阿里巴巴的入驻,余杭区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早在年,第三产业对对经济贡献达8成以上。年,余杭实现生产总值.45亿元,就取代萧山,成为“浙江经济第一区(县)”。年前三季度,余杭区以亿元GDP总量排名第一,增速为8.6%,增速比GDP排名第二的萧山区高出3.6个百分点。

杭州市余杭区梦想小镇

而南京溧水区,南京新副城,这两年也展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年上半年溧水GDP增长9.2%,增幅排名南京11个区第一。且省重大项目数量、投资额连续三年走在全省前列,居民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还是长三角唯一农高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等。

值得一提的是,溧水还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目标是成为南京南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地,目前与南京开发区、江宁开发区形成“三足鼎立”的制造业格局,是长三角制造业中新晋的“黑马”。

南京市溧水区天安幸庄科技产业园

两个地区的经济都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也有了对外合作发展输出的能力,核心产业突出,余杭区的定位是数据经济先行区,而溧水区是制造业高地,两地经济互补。

若从地理位置来看,溧水区和余杭区的合作有了更深层的意义。溧水区和余杭区分处于宁杭生态经济带的北段和南端,也是宁杭经济带上经济活跃较高的两个地区,双方的合作是为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跨出了重要一步,也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了新的探索。

事实上,在年12月21日两区签订合作协议后,双方在规划、产业、创新、市场、品牌等九方面达成合作共识。将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切入点,推动两区在城乡总体规划以及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旅发展等方面的规划衔接。据南京日报报道,溧水区将全面启动宁杭合作试验区建设,占地约9.7平方公里,以溧水高铁站为中心,包括高铁枢纽中心、宁杭合作发展轴和生态经济发展轴,智能制造小镇等。

1月3日,余杭文旅体局与溧水区文旅局就马不停蹄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构筑联络机制、共绘文旅营销策划、建立文化互通渠道、培育文创互赢品牌、开发旅游互联路线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

合作推进有多快,就可见双方合作发展意愿有多强,这背后是宁杭生态经济带的建设被提上日程。

剑指凹陷的“宁杭线”

长三角又称为“金三角”,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分别形成了沪宁发展带、沪杭发展带、宁杭生态经济带,俗称沪宁线、沪杭线、宁杭线,也是金三角的三边。

一直以来,沪宁、沪杭线因经济发展活跃,被称为是“金边”、“银边”,而宁杭线一代的发展相对较弱,却因生态资源丰富,被形象地成为“绿边”。据不完全统计,宁杭生态经济带沿线有5A国家级景区8个,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国家旅游度假区25个。

宁杭生态经济带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公里,包括江苏省的南京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镇江句容市,常州金坛区、溧阳市,无锡宜兴市;浙江省的湖州吴兴区、南浔区、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杭州余杭区、西湖区、临安市,共15个区(市、县)。

过去三十年,沪宁、沪杭线的发展让长三角成为全国区域经济竞争中佼佼者。长期以来,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不如沪宁、沪杭线,因为,一是交通不够便利,生产要素没法高效流动。年,宁杭高速通车运营,在此之前,因宁杭两地公路路况不佳,南京人去杭州,一般会选择到上海转火车。直到年,宁杭高铁开通运营,交通基础设施才得以完善。二是优势没凸显,沿线的生态资源价值不但没发挥出来,反而成为两地经济联动的天然屏障。

南京市溧水高铁站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经济发展的共识,宁杭生态经济带的潜力终于被发掘。年全国“两会”期间,苏浙两省多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推动宁杭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建议。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升级为国家级战略。

进入新型城镇化阶段,发掘地方特色是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而宁杭沿线的生态资源就是最大的特色,这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尚未开启的“彩蛋”,释放这些生态资源的价值,能激发宁杭生态经济带的活力,它决定着长三角能否成为真正的“金三角”。

余杭区和溧水区,位于余杭生态经济带的南北两端,也是宁杭线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两个地区,毫无疑问,它们的合作是带动余杭生态经济带发展的强大动力引擎,助力“绿边”变“金边”。

同时,两大省会从暗自较劲走向合作共赢,也预示着年长三角一体化的某些新信号。

作者

何欣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谭保罗

排版

Lisa

南风窗·江南智造总局出品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创立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江苏省无锡市,由被誉为“中国政经第一刊”的《南风窗》与长三角区域新锐无锡经济开发区联合共建。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营商环境改善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企业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研究院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和杭州不PK了,开始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