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是指经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和登记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环境构件。
近年来,南京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于年、年公布了两批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这些遍布在各个角落的历史建筑让南京成为一个有故事的城市。为此,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本报联合开辟“有故事的房子”专栏,与您一起穿越时光,探究这些老房子的精彩。
拳头庙
公布序号:NJ
所在位置:溧水区晶桥镇下街村村中
批准文号:宁政发〔〕号
结构体系:木结构
原建筑层数:单层
原功能:宗教建筑
建筑概述:建于清代,单层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七架,八字形门楼装饰丰富,属于当时溧水乡村传统祭祀建筑遗存。
价值提示:是溧水乡村传统祭祀建筑遗存,具有纪念、教育等历史文化意义;反映了清代的乡村传统宗教建筑设计风格,具有典型性;作为当地重要的宗教建筑,在溧水乡村地区具有一定标志性或象征性,具有群体心理认同感。
下街村位于南京溧水晶桥镇石臼湖东岸,初秋季节,村子周围的田地里,金黄的晚稻谦逊地弯着腰。村子里,一座座二层小楼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有些人家门前的平地上,晾晒着大片已经收割的稻粒,一派丰收的喜庆。
下街村是邰村的一个自然村,村子里有不少邰氏后人,还有一座与邰氏家族关系密切的独特历史建筑——拳头庙。
坐东朝西,财神爷赵公明坐镇村中老建筑
“拳头庙”位于下街村村中,坐东朝西,高高耸立。虽然是单层建筑,但由于地基高,整栋建筑的高度接近普通的二层楼,加之造型别致,远远望去,很是引人注目。
沿着建筑西侧的台阶拾级而上,走过十五层高高的台阶,就来到一个小小的平台。平台向南北两侧伸展开去,站在上面,可以俯瞰亦可以远眺。
向北望,隔一条窄窄的小路,就是村里的健身小广场,太极揉推器、拉力训练器、腰背按摩器等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木马。向南,是稠密的人家,一户挨一户,鳞次栉比;连通各家各户的小路上,三三两两停放着轿车——那是刚刚进村或正准备出去的车子,更多的车子,停放在自家院子里。向西,一个水塘,可以想见,盛夏季节,塘里一定有荷花亭亭,蛙声连绵;水塘以西,有人家,还有大片金黄的稻田。
平台再向上,跨过一个门槛,就进入了建筑内部。即便在平日,这栋建筑的大门也是敞开的,但庄重的红色和檐下的斗拱、花纹装饰会提醒来者,这并不是一所普通民居。
门上的一副对联,透露了更多的信息。上联:身骑猛虎武威常进宝,下联:手掌钢鞭救困广招财。没错,对联描绘的正是中国民间尊崇的武财神赵公明,即“拳头庙”供奉的正神。和赵公明一起接受供奉的,还有据传是他所掌管的四名小财神,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
超过岁,这座玄坛庙的年龄比村里人都大
今年71岁的邰传春,是土生土长的下街村人,从小就生活在“拳头庙”附近。在村里长到18岁,成人了,他走出邰村去当兵。再后来到溧水农机公司工作,常年往返于当时的溧水县城和村子之间,一晃就是几十年。退休以后,邰传春正式回到村里长住。
几十年里,村子一直在变,老人走了,新人来了,房子翻修了,道路拓宽了……但对邰传春而言,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这里的人、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对这座耸立在村子里的老房子,他更是感情深厚。
“首先要纠正,这个庙其实不叫‘拳头庙’,应该是‘玄坛庙’,玄武湖的玄,金坛,供奉赵公明。可能是因为发音相近,传来传去,名字就传错了。”
邰传春推测,玄坛庙至少修建于多年前,“是邰家人修建的。我们这里有一个和我年纪一样大的人,据说当年翻修玄坛庙的时候,他的公公(即曾祖父)曾经杀了一头猪,用来招待修房子的人。照这样算,那应该是多年前了。至于最早是什么时候建的,那肯定更久了。”
自从玄坛庙建好后,邰氏族人常来这里祈福保平安,尤其在春节,祭祀财神爷是大家都很重视的活动。当然,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小孩子而言,这里更是和小伙伴聚会玩耍的好地方。邰传春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的夏季,他经常在庙里睡觉、玩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玄坛庙因为位置高、不易淹水、相对干燥,一度成为村里的仓库,存放农具和种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当年兴起的“破四旧”旋风中,玄坛庙得以保留。
一世祖邰中泰,曾与文天祥一同抗元
邰村因邰村邰氏的老祖宗名叫邰中泰,是南宋咸淳年间进士,原居襄阳府宜城县乐乡。邰中泰后来担任京湖制置使一职,受命督防长江,驻兵建康(今南京)。德祐元年(),元军攻打建康,南宋沿江制置大使赵缙弃城而逃。邰中泰领兵奔广德向临安(今浙江杭州)方向进军,途经溧水长山时被元军包围,身负重伤,其子实益战死。
长山之战兵败后,邰中泰曾与文天祥会和,以图再起。但当时的文天祥处境非常危险,他原本计划自镇江进入真州(今江苏仪征),与南宋将领苗再成合兵抗元,但是元人实行反间计,扬言文天祥已经投降。南宋右丞相听信传言,令苗再成杀掉文天祥。苗再成不忍心杀害文天祥,放他从海上逃生。经此变故,邰中泰的计划实施无望,只能改名隐居溧水乡间。
明洪武年间,溧水邰氏又出了一位重要的人物,即七世祖仁五公,他是一员武将,因随朱元璋征战有功,曾得到皇帝诰命。
年,在土地复垦时,邰村附近的原长峰寺遗址处发现了邰中泰的墓碑,碑上部刻有宋咸淳十年()的敕命,下部是康熙年间翻刻的元代邰中泰墓碑。
邰传春说,他们正在计划为老祖宗中泰公修墓,“还计划复建祠堂,我们邰家人,北边到黑龙江,南边到云南,西边到西藏、新疆,都有,大家一起来做。”
撰稿:李尔
影像:汪勇
主办单位: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审核: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