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民政局以全国“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为契机,统筹推进一体化集成、智能化研判、网格化联动、社会化动员、制度化运行的“五化”智慧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加强信息化和大数据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一体化集成
救助申办更加便捷
家住金坛区西城街道丽锦家园的胡女士家中发生了火灾,经济损失高达30余万元。社区网格员帮助胡女士通过“我的常州”手机APP登录了常州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并申请了急难型临时救助,信息快速流转至街道民政人员处,几个工作日内胡女士就收到了元救助金。
社会救助“加速度”,民生保障有力度。常州市民政局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为统筹,牵头全市社会救助职能部门共同打造“一门受理+一网通办”的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将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救助事项“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依托常州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整合救助业务,建立了包括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以及各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等专项救助在内的综合性业务系统,14个救助部门的32项业务都可在线申请办理。通过业务集成实现资源集聚,常州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汇集各方资源,建立政府救助资源库、救助对象和资金数据库、社会力量救助资源库,为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搭建了供需对接平台。与此同时,市民政局推动将救助项目服务和管理标准进一步规范和固化,使救助流程有规可依、救助项目有章可循、救助标准有据可查,实现科学规范救助。
智能化研判
救助覆盖更加精准
“感谢社区对我的关心,这两笔救助金,真帮了我大忙了。”日前,家住天宁区的居民小邵向上门走访的社区工作人员表达了感谢。
小邵的母亲突发疾病生活无法自理,通过司法考试不久的小邵毅然辞去了工作,在家照顾母亲。在街道的宣传下,小邵登录了常州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提交了诉求反映。平台通过“智能研判”功能初步分析出小邵的家庭情况符合支出型贫困临时救助、慈善助医和就业援助三项救助政策,并将信息推送给了对应部门的工作人员,小邵先后领取到了两笔救助金,合计约元。
小邵的经历,是常州智慧救助体系惠及困难群众、以解“燃眉之急”的一个缩影。常州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实时对接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历史救助资源数据库,打通数据链条,实现了救助方式的智能筛选研判,提高了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和精准度。
困难群众登录“江苏政务服务”“我的常州”APP或者扫描“常州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