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城常州东邻无锡、苏州,西连镇江、南京,与上海、南京几乎等距相望。
京杭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积淀下这座古韵流转、有着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有谁能想到,日军惨绝人寰的“百人斩”会与这个古色古香的江南小城扯上关系。
《东京日日新闻》向井敏明、野田毅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在上海打响,多公里外的古城常州也未能幸免于难。
从年11月30日起,日本《东京日日新闻》连续三次报道一则消息:第16师团步兵第20联队两个少尉军官向井敏明、野田毅进行杀人比赛。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日军“百人斩”。
这两个杀人狂魔从无锡出发,在途经常州,攻打南京的途中,相约进行了一场屠杀百人的比赛。
其中,野田在常州东郊外的横林镇斩杀了9人,在戚墅港(现在的戚墅堰)斩杀了6人。
在常州火车站,野田又斩杀6人,向井也斩杀了4个中国人。
老照片常州古运河“百人斩”发生在“淞沪会战”之后,事实上,中日两国在上海打得难解难分时,日军飞机就已经“光顾”过常州。
10月12日,日军首次出动飞机轰炸常州,始建于年的戚墅堰机车车辆厂、电厂、子弟学校都遭到空袭,几乎全部被炸毁。
紧接着,日军飞机又袭击了铁路沿线的奔牛、横林等地,横林镇被炸得面目全非。
位于奔牛东街的镇公所被炸,“秀水庵”也被炸毁,住持僧明性被炸得身首分离。
日军还用机关枪扫射天禧桥下的难民船只,难民死伤无数。
有一段时间,日军飞机几乎每天都飞来常州空域,一次接一次地轰炸常州火车站、工业设施、医院、学校及其城区繁华地带。
常州城的部分街区先后被炸20多次,原本繁华的商贸区被炸成一片废墟,到处断垣残壁,凄凉无比。
老照片常州沦陷“纺织巨子”刘国钧先生的大成二厂也屡遭日军轰炸,厂房和纺织机器遭到严重的损毁。
丧医院、学校、古迹、庙宇都没有放过。
医院-医院就屡次遭到日军轰炸。
医院门诊楼全部被烧毁,医院病房大楼的屋面大半被炸毁,大部分门窗被破坏,大量医疗器械、医疗物资和辅助设施毁于一旦。
当年的“医院”即现在的“医院”。
年4月7日,“医院”改名为“医院”,年2月1日再次改名为“医院”。
在日军的屡次轰炸中,常州知名的辅华中学、女子师范学校也被炸,数十间校舍被严重毁坏。
常州有一座始建于南朝的古建筑-文笔塔(又名太平寺塔)。
老照片常州文笔塔前的日军装甲车太平寺塔因“巍冠郡中,形似文笔”,故又称文笔塔,被常州历代文人视为笔魂。
就是这样文物级的古塔亦遭到日军的轰炸,塔顶的铜葫芦被击落,塔身木结构被全部焚毁。
在现在的常州市工人文化宫内,有一组始建于宋咸淳元年()的古建筑,当年叫武进县文庙。
日军飞机向县文庙投下了数枚炸弹,“大成殿”屋檐和“先贤殿”均遭到严重的毁坏。
“淞沪会战”结束后,国军陆续撤出上海。
11月26日,日军攻占无锡,三天后,日军上海派遣军命令第16师团主力,以及第11师团、第9师团向常州方向追击。
其中,日军第9师团一部在太湖实施水上机动,截断了无锡至常州的道路,然后沿宜荆运河进犯常州。
当日军先头部队逼近常州时,驻守常州城的国民党军队留下少数部队阻击日军,其余部队则连夜撤往了金坛、溧阳方向。
11月29日,日军突破常州城防,蜂拥突入常州城内。
国军留守部队寡不敌众,或战死于巷战,或夺路而逃,常州当日即落入日军之手。
随后的几天里,攻占常州的日军开始了疯狂、惨无人道的“杀戮”。
老照片日寇占领常州城在常州前北岸住有一位“国民政府”官员,他叫钱叔陵,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秘书处第二科科长、税务署视察等职。
当时,钱叔陵正好赋闲在家,日军黑野部队几个士兵闯进了钱家。
钱叔陵将家人藏在后屋,只身与日军交涉。
钱叔陵要求日军“不要侵扰我的家室。”
凶残的日军士兵根本无视他的要求,不但搜出钱叔陵的家人,还要非礼钱叔陵的侄媳妇。
钱叔陵怒不可遏,痛骂日军“禽兽不如”。
日军恼羞成怒,他们将钱家所有人一并押至盛家湾,钱叔陵一家26口全部丧生于日军的枪口之下。
在西瀛里,一家烟店的老板带着家人躲进了地窖,但是不慎被日军发现。
日军一把火烧了烟店,除老祖母和小孙女幸免于难外,烟店老板全家21口人均被日军开枪打死。
还是在西瀛里,一位年轻姑娘遭日军士兵凌辱,她的父亲匆匆赶来,想要阻止日军的暴行。
结果,日军不仅强暴了年轻的姑娘,还杀死了这家老老少少10多口人。
老照片日军占领常州城在八角井,13位老年人藏在防空洞,以躲避日军的欺凌,不料被日军发现了踪迹。
毫无人性的日军士兵围住防空洞,用硫磺火枪向里面喷射火焰,当场烧死12位老人。
日军士兵还冲进有“东南第一丛林”美誉的天宁禅寺,当场枪杀了10多个“一生修佛、与世无争”的僧人。
常州沦陷一个月时间里,光是日军“掩埋队”掩埋的尸体就有多具,这还不包括常州老百姓自己掩埋的尸体。
日军攻占常州,给富庶的常州带来了空前劫难。
史料这样记载:“日军占领常州后,常州百姓大多外逃,城区房屋被毁十之八九。”
“常州城区居民不足5万,不及战前人口三分之一,东门外20里内人烟绝迹……”
常州历来是个“尚文崇德”的城市,常州人普遍不好斗,不惹事,但是也从来不怕事!
“常人尚文,亦尚武”,不堪日军铁蹄践踏的常州人拿起了武器,奋起御辱抗暴。
今日常州文笔塔一批共产党员和爱国青年纷纷组织武装,投身到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承寿根是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常州沦陷后,承寿根回到常州,在城北组建起一支数百人的抗日自卫团;
中共常州特别支部干事王寿生等组织了江苏民众义勇军;
常州尚德女子职业学校校长李复联络有志青年,组成了抗日游击队;
城东一个村民与僧人匡生林一起成立了大刀会,常州城乡民众纷纷响应,相继成立了数十个大刀会;
同时,梅光迪游击队、盛计然联防团、程维新游击队、陈桂生游击队等抗日武装纷纷成立。
他们一个个活跃在常州城乡,以不同的方式袭扰、打击日寇。
不久之后,在离常州城不到公里的茅山,我党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今日常州城市地标-文化广场在阡陌纵横,水网交织的江南平原,在日寇的眼皮底下,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游击战争拉开了大幕。
“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