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黄橘绿,丰收正当时
眼下正是水稻丰收时节,
片片金黄遍布在希望的田野上,
收割机来回穿梭,
切割、脱粒、运输等有条不紊,
一派金秋丰收图景。
溧阳市
35万亩优质粳稻进入收割期
收获季的庆丰村,7台联合收割机马力全开,所到之处,水稻尽数倒下。在田头,运输车及时将收割的稻谷装车,运送至粮食烘干房内,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种田大户王林松将刚收割上来的稻谷运往仓库。他告诉记者,从目前已收割的情况来看,今年的优质水稻亩产可达公斤。虽然受前期高温天气影响,收割期较往年推迟了近10天,但由于田间管理得当,今年优质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要略好于往年。
近年来,庆丰村先后流转了多亩土地,种植了南粳46号优质水稻,其中还包括多亩富硒水稻。通过土地流转,农民不仅有土地租金收入,还有二次分红。“光种植水稻这一项,就能给村集体带来多万元的收入,真正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标!”
今年,溧阳市水稻种植面积48万余亩,其中优质粳稻约35万亩,预计水稻总产量达30万吨。为全力抓好秋收秋种工作,从9月下旬起,溧阳全市秋粮陆续开镰,全市共组织各类大型农业机械余台(套)投入秋收秋种生产,水稻机收水平达到99%以上。溧阳全市共有农机服务组织余家,为秋收秋种的农机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金坛区
稻浪金黄迎丰收
走进直溪镇金锁农机合作社,放眼望去,金灿灿的稻谷随风摇曳,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空气中弥散着阵阵稻香。
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为水稻收割按下了“加速键”,一茬茬水稻源源不断地被卷入收割机,经脱粒处理后通过自动化管道全部统一进行收集。
在朱林镇黄金村,合作社正利用晴好天气抓紧时间收割水稻。据了解,每年黄金村都会对有机稻种进行提纯复壮,在种子期经过特殊处理,保证种子的活力和良好的抗病性。同时,水稻种植全程严格遵守有机绿色生产标准。
11月1日上午,指前镇建春村种粮大户黄春海的0亩水稻也开镰收割,亩产预计达公斤。黄春海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主要种植镇糯29、南粳、南粳46等品种,全部为订单化生产,让他安全感十足,0亩水稻预计将于11月25日完成全部收割。
记者获悉,今年金坛区水稻种植面积19万余亩,其中优质食味粳稻11万余亩,预计水稻总产将达12万吨。从10月下旬起,金坛全区大面积秋粮陆续开镰。为抓住有利天气,加快推进秋收秋种工作,全区共组织收割、烘干、整地、播种等各类大型农业机械余台(套)投入秋收秋种生产,水稻机收占比%。
武进区
发布6个水稻新品种
千亩稻浪翻滚,秋日沃野飘香。今年,武进区种植水稻6万亩,预计亩产公斤。
在武进区雪堰镇新康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连片稻谷现金黄,绘就新农村最美的丰收图景。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试验基地里,亩试验水稻也进入了收获期。为了让研究所尽早开展试验水稻研究工作,武进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党员志愿者帮助研究所做好水稻秋收工作,确保稻谷颗粒归仓。
水稻育种一直是武进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作为全国最基层的农业科研单位,近年来育种工作硕果累累,已连续两年每年培育水稻新品种10个以上。今年,研究所育成的水稻新品种中,又有6个通过省级审定,分别是:武香粳、武育粳、莹香1号、武香粳、武运粳、软玉。据悉,武进区累计培育“武”字头水稻品种近百个,推广种植4.3亿多亩次,增产稻谷多亿公斤,为种植户增加经济效益多亿元。
新北区
第一批新米已经上桌
袅袅秋风,秋意渐浓。新北乡野田间,一阵阵风儿吹过,掀起层层稻浪,美不胜收。随着“轰隆轰隆——”声响起,新北区薛家镇丁家村一片金灿灿的稻田里,收割机正穿梭其间,奏响着丰收乐章的初篇。
9月下旬,丁家稻场30亩生态试验田的早稻开镰收割,亩产预计达0斤,这也是新北区第一批早稻米迎来丰收。碧空蓝天下,丁家村党总支部书记夏红卫站在田边,手捧着刚收上来的沉甸甸的稻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放眼望去,早稻成熟低垂、谷粒饱满,随着机器作业,一波波被收入收割机中,割稻、脱粒、装车……不稍多时,收获满满。随即,它将稻谷输送至停在田间的拖拉机,稻谷倾泻如瀑,醉人稻香萦绕。
近年来,新北区认真贯彻落实“三农”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去年底,新北区水稻总面积达5.5万亩,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90%。在近日举行的“庆丰收贺盛会”常州·新北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场,新博龙泉、万绥粮油、天润本草、菜根香、东南有机稻米等5家企业获新北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常高新农”品牌首批使用授权。
天宁区
武城村收获“秋天的第一批稻子”
进入11月,郑陆镇横沟村的近亩水稻陆续成熟,预计本月10日开镰。今年上半年,横沟村通过流转土地,开启占地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天宁区面积最大的一处高标准农田项目。
在武城村的体验田内,温和的秋阳下,收割机正在“隆隆”作响,亩稻田已进入大面积收割阶段。该村村委副主任陈南说,目前村里种植了中晚稻武香粳和晚稻南粳46两个品种,以便错峰收割。
自年起,为了保护耕地、让村里的土地资源真正“活”起来,武城村村委陆续将土地进行流转,目前已经形成了农田上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芝麻,池塘里种养殖螃蟹、龙虾、莲藕、鸡头米的农业模式,让“每个季节都有作物,每个季度都有经济产出”。
今年,天宁区水稻种植面积亩,预计水稻总产量达4吨。为全力抓好秋收秋种工作,从10月底起,天宁区秋粮陆续开镰,全区共组织各类大型农业机械50余台(套)投入秋收秋种生产,水稻机收水平达到99%以上。全区共有农机服务组织3家,为秋收秋种的农机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钟楼区
秋收“旋律”更加昂扬
风吹稻浪,钟楼区邹区镇于家村稻田已然成为金色海洋。在秋风鼓动下,翻起了一波接一波的金浪,弥漫着沁人心扉的稻香。
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收割机来回穿梭在稻田中。最近持续高唱的“小晴歌”,让秋收的“旋律”更加昂扬。
据了解,邹区镇于家村“稻鸭共作”项目约亩,种植软香玉和南梗46两个品种,饲养麻鸭千余只。
眼下进入水稻收割时期,从种植到收割均采用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收割的速度与质量。
常州经开区
金秋田野“丰”景正好
金秋田野,横林镇狄坂村,风吹稻浪、荻花摇曳、水清岸绿。
“今年又是好收成,亩产0多斤!”种粮大户吴建兴告诉记者,十多年前,他从提供农机服务开始,搞起了规模种植,承包了村里多亩标准农田种植水稻。通过多年努力,他种的水稻创建“狄坂香米”品牌,颗粒饱满、亩产高,已成为常州东部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
借力“生态+”“互联网+”,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狄坂打造知名的农业庄园,玉米、翠冠蜜梨、小南瓜等丰收畅销,48亩浪漫樱桃园通过“线下采摘体验+网络直播带货”销售模式,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品尝、游览,成为一处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
一年多来,周边前来打卡、拍照、游览的游客越来越多。狄坂村还规划了一条特色田园参观路线,沿田埂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建设了停车场、休闲驿站等,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丰富的体验。
来源: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