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州聚力融合打造中国养老服务的天堂之城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要多久 http://m.39.net/pf/a_7309729.html

老人在金东方颐养园的书画室练习书法,据了解,金东方颐养园是一个“民间投资、*府扶持、市场运作、公益性质”的典型养老项目。中国网记者李佳摄影

导语: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问题。根据全国老龄委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目前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和较高的老龄人口增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江苏省常州市作为我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截止年底,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了23.1%,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趋势加快显现,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高涨,在此形势下,常州市委、市*府聚全社会之力,坚持养老与医护相融合,互联网科技与养老事业相融合,养老产业集群之间相融合,将常州打造成为中国养老服务的“天堂之城”。

医养融合完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

95岁的吴大珍(左)在桑榆堂日间照料中心的活动室向73岁的刘慧珠(右)学习剪纸。中国网记者李佳摄影

记者见到吴奶奶的时候,她正在金坛区桑榆堂日间照料中心的活动室里向老朋友刘奶奶学习剪纸。因为提前知道要来人参观,两位老人都特意打扮了一番。

吴奶奶名叫吴大珍,今年95岁,虽然已值高龄,但老人用起剪刀来仍然有板有眼。“想剪个什么花样都行,大胆剪,这样剪或那样剪都可以的。”在一旁指导的刘奶奶名叫刘慧珠,今年73岁,平时经常来这里义务教老人们剪纸,由于身体不好,生活不便,每当子女需要外出不在身边的时候,她自己也会到这里住上一阵,用刘奶奶自己的话说,她在这儿既是志愿者又是来养老的。

桑榆堂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给老人们准备下午茶。中国网记者李佳摄影

“我的孩子们不在当地,他们都很忙的,都不在身边。”95岁的吴奶奶从上海退休,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位于老家金坛的这家养老机构,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老人决定回来养老。说起在这里的生活,吴奶奶的语调里透出了感动:“这里像天堂一样的,因为此地的环境好,他们照顾得非常周到,在家里靠子女也没有这么周到,衣食住行都很呵护我们老年人的。”“他们墙上写了很多标语,什么‘将心比心’,‘敬老爱老’,不是说空话的,是身体力行的,上次我身体不好,牙齿疼了,饭不能吃,我又不敢讲,就只能喝点开水,后来我到饭厅一看,他们给我烧的稀饭,烧的粥,给我做的青菜,感动的我泪水都下来了,他们早晚对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不是假的,不是演的。”

桑榆堂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在陪老人做康复训练。中国网记者李佳摄影

吴奶奶所说的“天堂”就是金坛区第一家由“民间投资,*府扶持”的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的养老结构——桑榆堂日间照料中心,除了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每天10小时的日间照料和24小时的居家照护外,医院下设的城区门诊部实现了联动,为老人们提供专门的健康检查、康复训练和健康饮食服务。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中心的专职医护人员会在每位老人入住后,根据不同老人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为期三天、七天和十五天的健康评估,最终分析得出个人的健康饮食计划,并安排在护理计划中。照料中心配备了专门的理疗保健室、营养配餐室、康复训练室、晨检室、中医保健室等医疗健康部门,为老人们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专职营养师定期会根据老人们不同的身体健康状况制定饮食小贴士并调整食谱;医疗护理人员会通过专设的健康小屋为老人们定时定量分发药物,有需要的时候甚至会提前把药片碾碎分发给老人服用;专门的康复训练师则会定期利用所备的康复训练器材,对身体偏瘫、甚至失智的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据了解,在这里享受养老服务的老人共有30多位,年纪最长者98岁,老人们不出社区,在最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到了精心细致居家的医养服务。随着常州市对于医养结合服务方式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与吴大珍奶奶一样,享受着“天堂”般的晚年生活。

图为医生在常州市天宁区茶山街道富强新村医生工作室展示健康管理平台。据了解,常州市天宁区茶山街道富强新村属于建造较早的老小区,年,茶山街道启动了富强新村宜居示范居住区改造项目,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小区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试点探索医养融合,设置家庭医生工作站。中国网记者李佳摄影

图为玖玖华山养老整合照护中心举行健康知识的讲座。据了解,玖玖华山养老整合照护中心是根据小区内老年群体实际生活需求而创办,整合卫生服务和长者照护两大主要功能,集医疗、养老、护理、休闲娱乐为一体。中国网记者李佳摄影

多年来,常州市始终将“优质养老工程”列为市*府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医疗护理与养老服务相融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通过鼓励养老机构增设医疗点,推动部分医医院、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院进行整合联动,以及对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并建立社区医养模式等手段,逐步形成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常州全市已建成养老机构已达家,医院1家,医院6家,护理院15家,医养结合机构16家;开设老年康复医学科的医疗机构26所,提供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达到个;各类养老机构总床位数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数的比例达到57.3%,老年康复医学科床位张,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92.8%。

科技融合创新“互联网+养老模式”

纳塔力安康通智慧养老应用示范点。中国网记者李佳摄影

在推动现代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常州市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养老助老事业中的融合渗透作用,形成了以“互联网+”为特色的信息化、智能化养老服务模式。

天宁区智慧养老服务指挥平台位于天宁区养老产业集聚区内,尽管面积只有近平米,却覆盖满足了天宁区茶山街道、兰陵街道、红梅街道、天宁街道、雕庄街道和青龙街道六个街道,超过60个社区老人的养老需求。如此高效的养老服务靠的就是对“互联网”和“云技术”的引进和融合。

工作人员在介绍智慧养老服务指挥平台的应用。中国网记者李佳摄影

不须住院观察,不用贴身看护,哪怕是老人独自在家,都可以享受到实时的身体状况监测和第一时间的危险预警,听着有点不可思议,其实秘密就在指挥平台为老人们配发智能穿戴设备中。天宁区智慧养老服务指挥平台采用以色列公司在物联网方面的技术,根据辖区内每位老人的不同需求,为老人们配发了血压腕表、远程心电监测设备、定位手环、睡眠检测仪等可穿戴智能监测设备,实现了对老人健康状况的全天候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突发状况,这些智能设备会第一时间向指挥平台及老人家属发出信号报警,指挥平台会在5分钟内派出距离最近的服务人员上门进行紧急救助。与此同时,指挥平台还利用可穿戴设备的上传数据,呼叫中心数据系统、体检医疗数据更新和客户反馈数据更新等多种途径和渠道获得老人的诉求,由系统自动生成服务工单,再通过APP将该工单推送至相应助老员手机终端,由助老员上门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