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小学课本里走出来的爱国数学天才。不仅是我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研制者,“两弹一星”工程的元勋,还被国际数学界公认是绝对第一流的领袖数学家。很多数学成果都已经在世界科学史册。他最重要的贡献,开创了中国现代数学,并且是第一个提出了知识经济的人。这些成就,随便哪一个单拎出来,就够吹一辈子了。人家当然不是为了吹牛才这么做,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为了报效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如此成绩斐然的一代数学天才,并不是出身于数学世家。曾经的他,不过是一个杂货铺的小伙计,最高的文凭也不过是初中毕业。而且貌不惊人,甚至还有些残疾。
华罗庚的童年,那可真是实现了孟子那一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总之,就一个字“苦”。华罗庚,年11月出生在江苏金坛的一个普通家庭,全家上下就靠着父亲打理的一家小杂货铺勉强糊口。父亲还是望子*,所以几乎是倾尽了所有,把儿子送到当时金坛县的第一所新式中学,金坛中学念书。
那个时候华罗庚,不懂得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好学的孩子。他只能算是一个拖班级后腿的差生。不仅上课不听讲,还顽皮捣蛋,成绩差的一塌糊涂,字也写的十分潦草。当时有老师甚至形容他的字,就像是螃蟹满地爬。整个人是看不出一点,今后有可能出彩的可能性。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华罗庚就不是上学念书的料,不如趁早出去打工挣点钱,还能够减轻家里的负担。
华罗庚的中学老师王维克,在王维克眼里,华罗庚这个孩子不一般。看出华罗庚的数学不一般。一天他发现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地方,并不是因为写错,而是有了不同的解题思路。小小年纪,能有如此出色的数学天赋,这必须得好好培养。不是缺少人才,是缺少发现人才的眼光,还有因材施教的能力。
在王维克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之下,华罗庚这位被定性为“差生”的学生,竟然以第二名的成绩初中毕业了。16岁华罗庚初中毕业,谁能想到这张毕业证成为了华罗庚此生唯一的一张学历证明,也是他在学生生涯当中最高的学历证书了。
由于日子过的苦,读到初中,华爸爸已经是倾尽所有,再也拿不出钱给他念高中了。他报考了位于上海的中华工商职业会计学校,让家里要去借钱,再支持他念上两年,出来也好找工作。他在这所会计学校念书的时候,曾经被学校推荐参加过上海市职工珠算比赛。打算盘比赛。当时参赛的还有不少来自银行、钱庄和典当行的高手。结果华罗庚拿第一名。他真是有天分,可是有天分又怎么样呢?一分钱憋倒英雄汉。学制两年的学校,他只上一年就辍学了。家里真的是见了底了,借无可借。当时听说成绩优异的华罗庚,因为家境窘迫要辍学,校方还主动提出免除学费,希望能够帮他完成学业。即便如此,他也念不起了。饭都吃不上了,生活费不能学校也出吧,只能回家。
在父亲的小杂货铺里面当伙计,他不甘心。他这个伙计当的不咋地,手里是天天捧着当年恩师王维克送他的三本数学书,反反复复的看、算啊。有顾客要来买东西,不管怎么喊怎么叫,服务态度一塌糊涂。充耳不闻,好不容易搭理你一句,还答非所问。时间长了,大伙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很奇怪,他叫华罗庚,取外号叫“罗呆子”。华罗庚的父亲一看,这不是来帮忙的。这样下去,杂货铺也得关门了。
华罗庚父亲一阵分析,华罗庚现在他痴迷数学太过专注,给他转移一下注意力可能就好了。华罗庚父亲给华罗庚用结婚转移华罗庚注意力,说干就干。为了让华罗庚能够更加踏实的在家里面经营杂货铺,父亲为刚满18岁的儿子张罗了一门婚事。很快,华罗庚就结婚了。妻子叫吴筱元,对于这门亲事,华罗庚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逢人就说,他们两个人是“门当户对”,为什么?人家也解释了,说他是初中毕业,她小学毕业太登对了。
结了婚之后的华罗庚还是没有转移注意力,但是还是有一定作用。毕竟面对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的父母,还有新婚的妻子,有了家庭了。华罗庚不得不担负起赚钱养家的责任,可是只靠着这个小小的杂货铺,哪里能够养得起这么一大家子。就在他苦思冥想新的出路的时候,当年的恩师王维克,刚好从法国留学回来,正担任金坛中学的校长。
他听说了华罗庚的近况之后,就邀请了华罗庚到学校来就职。让华罗庚同时担任了会计、庶务员和事务主任,当然也都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就这样,总算是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没有了经济负担,华罗庚自然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开始自学高中和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并且还主动去研究数学问题。
扛起家庭重担,还身兼三份工作,居然还有时间自学。这个人实在太有效率了,人家效率是有,但是更多的是就是硬挤时间。两个“勤奋”,这个勤奋还是有效果。华罗庚把自己研究出来的各种问题都写出来了,寄给了一些重要的数学刊物来投稿。尽管大部分都石沉大海,可是他本人乐意也乐此不疲。因为他喜欢,持续投稿。后来终于有一家国家级的专业刊物刊登了华罗庚的论文,把他高兴的特别开心。同时还双喜临门,女儿在这一年也出生了。这下华罗庚对于未来更是充满了希望。
你可别以为老天对华罗庚的考验就到此为止了,还早着呢。就在他满怀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一场晴天霹雳。一场瘟疫是悄然而至。年,金坛县城之内突然流行起了伤寒病,华罗庚也不幸被传染了。全家上下都靠他一个人养活,这一病,家里马上变得捉襟见肘。为了给华罗庚买药,妻子吴筱元偷偷把陪嫁的衣服和首饰,都拿去当了。即便如此,华罗庚的病也没见好转。郎中甚至连药都不给开了,直接下了定论,说他想吃点什么就让他吃点什么,没多少日子了。
据说当时华罗庚好像感觉到了什么,直接就问妻子,说我是不是来日无多?吴筱元回答说:你可别瞎想了。郎中说了,你照原来的方子再吃上四副药,马上就能活蹦乱跳了。华罗庚一听,我这都躺了半年了,就好了吗?心情一下子好的不得了。这心情一好,再加上妻子的悉心照料,居然真的就好了起来。
华罗庚性命无忧,可是大病一场之后烙下残疾,他的左腿因此变形了,是不影响走路,只是走路的姿势变得有点怪异。他得要用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才能够迈出去一小步。都是生死线上挣扎过来的人了,华罗庚倒是也不介意这一点,甚至还经常拿自己开开玩笑,说自己走起路来,那是“圆和切线的运动”。这种自嘲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性格开朗。每次去别人家,他从进门开始就会大喊“船来了”,然后一摇一摆的走进去。这股子乐观的劲头,没有维持多久,就泄了气了。华罗庚自己是不介意自己残疾,可是别人介意。
大病之后的华罗庚,再一次被王维克召回金坛中学。不仅让他继续做原来的工作,还让他给初一的学生补习数学。可是让这么一位只有初中文凭,身体还有残疾的华罗庚,做新式中学的老师,学生家长不答应。由于持续对华罗庚的照顾,王维克自己也陷入了争议当中。甚至有人告状,状告他任人唯亲。王维克的脸皮也薄,让人这么一说,干脆就辞了校长职务,远走他乡。这下华罗庚就更难了。除了会计职务勉强还能够担任之外,其他的都做不成了。薪水微薄不说,还让恩师因为自己去职,他的内心是备受煎熬。
对于华罗庚来说,躲避这种煎熬的唯一方法就是更加的勤奋。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多重要,华罗庚的心理健康的人,更加勤奋。成功不是那么简单。他让自己的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面,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别无选择,
我要用健全的头脑,来代替不健全的腿”。经过夜以继日的不断研究。年,华罗庚发现一位叫苏家驹的大学教授在一本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有问题。并且发表了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为什么不能成立的论文。一个初中毕业生,胆敢质疑当时的大学教授,还公开发表论文,这简直不可思议。可是华罗庚就这么做了。苏家驹本人虽然没有回应,这件事反而使另外一个人注意到了华罗庚。当时清华大学理学院算学系主任熊庆来。
熊庆来曾经在法国留过学,是被载入世界数学史册的第一位中国人,也因此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当熊庆来看到那篇署名为华罗庚的论文的时候,他感到十分纳闷,心想这篇论文有如此的深度,探讨了一个世界性的数学难题。看起来如此的老练,可是作者的名字,压根就没听过。脑子里数各个大学的大学教授的名字,副教授、讲师都没有,谁呀这是。得打听打听。
熊庆来想方设法地去找华罗庚,想知道这到底是哪一个国家的留学生。哪个学校的教授。还发表了哪些不得了的论文。结果当他得知华罗庚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小小会计的时候,一副诧异的表情。这是天才啊。必须得招到清华来,这个提议很快就得到了当时清华大学最高领导层的认可。是金子,只要够勤奋,只要够努力,够坚持总会发光。
得到这个消息的华罗庚,欣喜若狂四个字来形容,毫不为过。高兴之后,迎面而来的还是那个老问题,没钱。没有钱怎么办?上有老下有小,这个时候去求学,家里怎么办?本来当会计每个月薪水就只够温饱,眼下连路费都凑不齐,更别说去念书了。关键时刻,还是熊庆来伸出了援助之手,直接给华罗庚寄了大洋,希望他无论如何都要来念书,不能浪费他的天才。
年8月,21岁的华罗庚,终于是迈着不利索的步伐,走进了清华。说起来还真是挺有意思,刚进清华的时候,熊庆来对于华罗庚的数学水平还不完全了解,就建议华罗庚先去听一下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华罗庚一听,这我都会,后来让他就上高级课程,这个我也会。到最后,熊庆来自己遇到数学问题都会喊道:华先生请过来一下,看看这个题目怎么解?清华的教授、算学系主任都要向一个新来的同学,初中毕业,请教问题。一时之间,华罗庚的名字成为了整个学校的传奇。
当时中国的近代数学刚刚起步,能够在国外发表的论文凤毛麟角。可是华罗庚到了清华之后,没两年时间,一个人就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让不少的清华老教授哪忘尘莫及,是甘拜下风。接下来的日子,华罗庚更是得到了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清华居然再次破例,让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登上了讲台,教授微积分。当时的华罗庚23岁而已。后来清华有魄力推荐了华罗庚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英国剑桥大学进修。这个时候的华罗庚意气风发,向着数学的巅峰是不停地攀登。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小杂货铺的“罗呆子”能有今天,他靠的是什么?仅仅是那一点天分吗?远不止。华罗庚在清华读书的时候,后来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跟他是校友。钱伟长一直认为自己是清华最用功的学生,每天早上6点,雷打读多了多久。这个人就是华罗庚。天才的背后那都是实打实的汗水和付出。而且这些汗水和付出给他铺的道路还没有结束。
年,华罗庚又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到了美国讲学和研究。美国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那可是一家做尖端研究的机构,里头都什么人?随便说几个把你得吓一跳。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等等,都是世界顶尖的科学家。而且这个机构以往招收的都是博士以上学位的学者,华罗庚初中文凭,又是破格招收。
去到美国之后,华罗庚虽然声称自己是到鲁班门前来弄斧,长江卖水。但是那种开心和兴奋,华罗庚满面笑容充满了蓬勃的朝气。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自己在普林斯顿研究所的聘期还没有结束,就已经有多所大学抢着要华罗庚。
年,华罗庚成为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数学系的终身教授。妻子吴筱元也带着孩子来到了他的身边。可以说潦倒半生的华罗庚总算是长舒了一口气,过上了恬静的生活。当时伊利诺依大学还给华罗庚配备了四个助手,他家别墅的客厅能够举办容纳50个人的宴会。总之就是研究环境优越,生活条件没得说。华罗庚的后半生几乎可以放肆活在理想的环境。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生活过上还没有一年。华罗庚主动放弃,毫无留恋,说放弃就放弃。
华罗庚得到一个消息,当下决定收拾行李回国。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华罗庚很清楚,这个时候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给不了他那么多优厚的条件,可是他就是要回国,参与祖国的建设。
在回国的旅程当中,他还给所有的留美学生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后来被刊登在报纸上,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无数留学生都是受到了华罗庚的感召,回到了新中国,加入了火热的建设中。
回国以后的华罗庚,在中国科学院的数学研究所担任所长。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发现和培养人才。要说他发现和培养过的人才,有一个人的名字那是怎么都绕不过去的。谁呀?陈景润。这也是一位出色的伟大的数学家。
陈景润,年从厦门大学的数学系毕业。刚开始被分配到了北京一所中学教书,可是这个人有个毛病,一上台就说不出话,憋得面红耳赤,一时间还成为了学员们的笑料。后来那也就被学校辞退了。失去工作的陈景润没了着落,生活没有着落,只能回到福建老家摆地摊谋生。幸好被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楠发现了,又把他调回了学校。不用跟人打交道,专门负责管理图书资料。
就是在当图书管理员的那段时间,陈景润开始钻研华罗庚写的《堆垒素数论》,前前后后看了十几遍,他发现这里头有问题。当时陈景润就把自己的研究结果都寄给了华罗庚。华罗庚一看,人才啊。立即给陈景润寄了邀请函,请他来北京参加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并且决定打破数学所的招生规定,把陈景润调到北京来,重点培养。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年华罗庚作为千里马被熊庆来这位伯乐发现,如今他作为伯乐也不惜排除万难,一定要把陈景润这匹千里驹培养好。华罗庚的这个举动,不仅成就了陈景润震惊世界“歌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还让新中国多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即便陈景润后来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大数学家,他依然坚称自己是华罗庚先生的学生。
全都是华罗庚带出的学生,他们是新中国第一批计算机人才,被人戏称为中国计算机的“八百罗汉”。也正是在华罗庚的带领之下,新中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了。这台计算机为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华罗庚也被誉为“两弹一星”的元勋。按这样发展下去,华罗庚应该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数学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可是,当他偶然得知有一名小战士,在执行爆破任务的时候不幸牺牲了。
而原因就在于雷管引线的长度不同,爆破的时间总是无法控制。这名小战士已经不是第一位因此牺牲的战士了。这件事情让花了更想,为什么不能用数学的方法来计算出最适合的引线长度和爆破时间呢?数学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科学,应该是走进各行各业,成为每一个人都能用的到的实用工具才对。
这个想法让华罗庚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他不再执着于培养数学尖子,而是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当时就连炸油条的师傅,都因为听了华罗庚的讲座,找到了把油条炸的外焦里嫩的最好时机。之后的二十多年,华罗庚更是一个大数学家的声望,在群众当中不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让数以万计的人民都成为了他的学生。
年,华罗庚应邀到日本进行访问,他在学术讲台上总结了自己在新中国成立35年的历程。在他总结完自己一生之后,全场掌声雷动。可是人生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传奇或许需要一点点悲剧色彩。就在这个时候,他却由于心脏病突发,倒在了讲台之上,再也没能起来。以这样一个句号,成就了一个不朽的传奇。
华罗庚的一生,从杂货铺的小伙计到清华大学的教授,再到世界顶级的数学家。一路走来,他遭遇过世人的讥笑,生活的困顿,甚至是生死的危机。可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来。他的成就不光是在数学之上,他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品质,爱国爱民的精神,同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有的时候生活确实会给我们一些打击带来一些困难,但是想一想这一代一代的先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