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龙:原创
在客家人的习俗里,非常尊重亡人,入土为安是对死者最大的安慰,然而在得多客家人的地方却盛行一种丧葬习俗叫“捡金”:亡者以薄木材料为棺,浅埋入土一二尺,以使尸体快速腐朽。三五年后(只取单数),子孙在八月初一这一天请人揭坟开棺,将尸骨腐肉洗净,按坐姿置骨架于高约二尺、直径一尺的陶瓮内,俗称陶瓮为“金坛”,称装骨于金坛内为“捡金”。金坛内以朱砂撒于骨上,并书死者姓名、生卒年月,封盖深埋于家族墓地,立墓碑,客家人将这种风俗叫“亡人起身”。这些骨头每一块都要按照顺序完整地放在‘金坛里,如果把膝盖上的那块骨头放反了,行话叫“跪金”本来是坐着很舒服的,变成跪着很辛苦的,那家子的风水就不好了。捡金的人一定要看清楚,在上世纪赣南和广东都常常可以看到山上到处是坛罐之类的安葬穴……
很多人都不了解为什么要以此种葬法:如果要追根溯源秦汉之争的南越王。话说南越王后人当年被迫向秦汉之争的胜者献降书,带着万分的不情愿举家来到赣南这块当时的荒地,当时为了忍辱负重,南越国众人相拥而泣,场面十分凑惨:南越王当场盟誓:一定要把所有的子民带回故里,可是因为水土不服,死亡很多人,南越王下令将亡人暂时下葬,待两年后,用陶罐将尸骨按次序装好,置于山顶外露处,两个用途:一监督大家发奋图强,用最快的速度以战胜国的身份回归故里,二是一旦举国回归,迅速将自己的亲人尸骨带回家乡,坚决不留在他乡……
于是在客家人活动的地方,多了一个生计“捡金”。时过境迁,最终南越王没有实现梦想,“捡金”的习俗传承了几千年,现在的人们只知道客家祖先是南越王,而“捡金”的由来却鲜为人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