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辍学后回到家乡,父亲对他说:“我老了,不中用了,往后呢,你就守着这个店吧,不要胡思乱想地去求什么学了,咱这鸡窝里面飞不出金凤凰来!”
多年以后,华罗庚回忆道:“那正是我应当受教育的年月,但是一个‘穷’字剥夺掉了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清水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把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
当时金坛还没有图书馆,要借到一本高等数学方面的书很困难,因此,凡是能借到的书,他都如饥似渴地读,并且创造了一套成功的自学方法。他总是勉励自己:“在人的一生中,进学校读书,有老师指导当然很好,但是那样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而不在学校里读书,自学的时间却是经常的。有书可以查阅,能查阅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是经常的;需要经过自己加工,或是灵活运用书本上的知识,甚至创造出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倒是比较经常的。成功是不经常的;失败是经常的…………现在,因为穷,我被迫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老师和同学,完全凭自己摸索着学知识,我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代价,血和汗水的代价,才能学到驾驭知识的本领。”
年秋天,赴法国留学的王维克在巴黎大学专攻物理学后,回到金坛。不久,金坛县立初级中学闹风潮,原来的校长下了台,王维克上任校长。上任后,他立即把这所中学的会计、庶务、事务主任全部解雇了,聘请华罗庚一人担任那三个人的工作,薪水每月18块大洋。在任职过程中,华罗庚总是兢兢业业的完成工作,就连教员用的铅笔,他都一根一根地削好再发送给各位教员。同时,华罗庚并没有放弃自学数学,下班后,他帮家里清理好账目过后,又投入到了读书和演算中,直到深夜。王维克看到了华罗庚在数学上的天赋和成绩,就向县教育局申请让华罗庚任补习班的数学教员,结果被教育局推了下来,理由是华罗庚知识初中毕业生,没有大学学历。王维克为此亲自跑到教育局找局长辩论说:“华罗庚是难得的人才,他对数学很有研究,有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那不算资格!”
“那不算资格?”
“你看他是个人才,你有钱,你送他上大学嘛!”
“没有资格——但,教员我还是要请他做的!”王维克私下拿定主意,让华罗庚当上了金坛中学的数学教员——没有学历的中学教员。
华罗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