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清朝第一女词人贺双卿嫁给樵民,沦为农妇,
TUhjnbcbe - 2023/5/27 21:25:00
北京看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作者:云梦

(一组清朝宫廷服饰图片)

辉煌的中国宋词,随着宋灭元兴,出现了断代。元蒙不想被汉文化同化,最终不过百年。明朝虽然长达近三百年,几乎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相当,却并未能重现宋词的辉煌。然后满清入主中原——满清的君主帝王倒是热衷于汉文化:说汉话(据说如今的北京话,就是满清人学说的汉话,后来便做了普通话的基础),写汉字,用汉语,除了一条辫子,一身旗服,均与汉人无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学是语言的高级形态,而诗词,则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

所以,满清的帝王都能够写诗填词——这可不是附庸风雅,人家是下过功夫的!应该说,满清皇帝比明朝皇帝更有文化!

(一)清代第一词人是纳兰容若,那么第一女词人非贺双卿莫属

说起清朝的词,大家都知道的肯定是纳兰容若,所谓“纳兰词”是也。纳兰词在今天的流传程度,相比于宋朝的柳永词——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犹有过之。一是因为纳兰的身份:明珠的儿子,康熙的御前侍卫;一是因为词作内容,都是儿女情长,能得到不同年龄、身份、地位的“有情”人的共鸣和喜爱,再加上无微不至的自媒体时代,谁都难是至情至性之人,却谁都喜欢或希望遇上个至情至性之人,喜欢来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所以至情至性的纳兰词广为流传,满足“不是痴人也说梦”的快餐情绪,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纳兰词的确很好,把他誉为“清代第一词人”,所言非虚。但纳兰词的“第一”,还是因为清代杰出的词人太少——宋词那么辉煌时,也没有公认个“第一词人”,是因为填词的大家太多,以致“文无第一”;只有李清照,虽被誉为“第一女词人”,也是因为杰出的女词人太少。

清代的词虽然远不如宋词辉煌,也有一个“第一女词人”,却鲜为人知,她就是清康熙后期至乾隆初年的江苏乡村贫女贺双卿。

我们先看她两首词:

《浣溪沙》

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

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又嗔迟。日长酸透软腰肢。

《湿罗衣》

世间难吐只幽情,泪珠咽尽还生。

手捻残花,无言倚屏。

镜里相看自惊,瘦亭亭。

春容不是,秋容不是,可是双卿!

(二)贺双卿究竟何许人?

双卿能传,全赖清朝一个叫史震林的人写了一本《西青散记》。

史震林,号梧冈,清康熙三十一年()出生在金坛洮湖东畔瓜渚村的一个三代书香的农民家庭。自幼聪慧,青年时代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才子,但几番乡试均落第。雍正十年(),史震林应堂姑父薛埠绡山人张修园之邀,到薛埠绡山与其表兄弟作辅导陪读,次年,张修园敞开绡山耦耕书院大门,广收博纳各路学者文人。段玉函等一批文人雅士纷纷聚集于绡山。

同年四月初,史震林、段玉函等人认识了绡山周家的媳妇贺双卿,读到了贺双卿的诗词,了解到她的身世,大为惊叹。在与贺双卿的交往中,史震林着意搜集她的诗词,后来写了《西青散记》,后人才得以了解贺双卿的悲苦身世和卓绝的诗文才华!

据《西青散记》记载,贺双卿大致生于年,即康熙51年,江苏金坛薛埠丹阳里人氏,初名卿卿,一名庄青,字秋碧,为家中第二个女儿,故名双卿。

她自幼天资聪颖,灵慧超人,十余岁就做得一手精巧的女红。因为舅舅在离家不远的书馆当杂役,她七岁开始就经常跑到书馆听先生讲课,每当塾师授课,双卿就靠在窗外,悉心聆听,铭记在心。三五年过去了,双卿学会了读书写字,吟诗填词,练字作画。买不起书,她便用自做的精巧的女红,向商贩们换些诗词书籍来读。在诗书的熏陶下,双卿的诗词才华渐趋成熟,却一直没有引起家人的注意,父母亲反而认为姑娘家大了,不能再到处乱跑,便不再让双卿去学馆听课。双卿长到16岁时,据说容貌秀美绝伦,令人惊为神女。

双卿18岁时,父亲贺弥高去世,由叔父作主,以三石谷子的聘礼,被嫁到金坛绡山村周家,双卿的厄运从此开始。

(三)嫁给粗俗不堪佃户樵民,沦为农妇,又遭遇恶婆婆

双卿的丈夫周大旺比双卿大十几岁,不但是个没有文化的佃户樵民,粗俗不堪,不知爱惜双卿,而且嗜*成性;婆婆刁氏更是刁泼蛮恶,不讲情理,把双卿当成牛马役使,家中各种繁重的劳作都落到双卿的头上,还经常故意找茬,稍不顺眼非打即骂,尤其不喜欢双卿写作诗词,多次将双卿的笔折断,诗稿烧毁。

双卿原本身体孱弱,在娘家就很少做重活,婚后却要样样从头学起,家里田里两头都要忙,哪里吃得消呢?但慑于婆婆和丈夫的淫威,她只有忍气吞声,独自把苦涩的泪水咽进肚里,又无处倾诉,唯凭诗词倾诉衷肠——双卿的诗词,大多是对个人生活不幸的感叹,浸透着浓郁的压抑情绪和伤感的情调。

尽管如此,双卿又是心地善良,虽有幽怨,却从无憎恨,还依然关爱丈夫,这在她的两首《病后》可见一斑:

“今年膏雨断秋云,为补新租又典裙。留得护郎轻絮暖,妾心如蜜敢嫌君。”

“细纫麻绳线几重,采樵明日上西峰。乍寒一夜风偏急,莫向郎吹尽向侬。”

为了补交租子,哪怕典当掉自己的裙子,也要留下丈夫保暖的棉袄;丈夫要外出上山打柴,自己连夜为丈夫缝补;夜来起风了,心中惟愿这冷风吹自己也别冷着丈夫……

《西青散记》记载,双卿到婆家后没几年,便患上了严重的疟疾。

劳动的艰苦,疾病的煎熬,婚姻的不幸,精神的折磨,心灵的凄楚,种种愁情苦况,折磨着双卿……在临终前的日子里,“事舅姑愈谨,邻里称其孝。夫性益暴,善承其喜怒,弗敢稍忤。”

年,一代才貌双全的农家女词人贺双卿,最终劳累、贫病交加与精神的多重折磨下,才23岁便含恨离开人世,让后来知之者禁不住潸然泪下,叹惋不已!

云梦,本名陈奇智,江南浔阳人氏。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朝第一女词人贺双卿嫁给樵民,沦为农妇,